唐于涛课题组

基本情况

本课题组由唐于涛创建,自 2021 年起规范化运行,现隶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智能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目前,课题组由 1 名导师和 10 名左右在读研究生组成。

课题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学校在信息领域的独特优势及自身研究基础,聚焦复杂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决策与自主控制这一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致力于打造一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团队。

相关研究内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研院所横向课题资助。

研究方向

课题组研究的关键词包括:非线性系统与控制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决策与控制机器人与飞行器控制机器学习与智能诊断等。

具体研究大致可分为理论和工程两方面:

围绕上述研究方向,部分毕业生的选题罗列如下:

  1. 正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问题研究,2025。

  2. 不确定多智能体的纳什均衡搜索算法研究,2025。

  3. 安全攸关的多智能体系统最优一致性研究,2025。

  4. 动态场景下室内移动机器人视觉 SLAM 研究,2025。

  5. 变分不等式的分布式求解算法研究,2024。

  6. 移动机器人无标定视觉伺服控制研究,2024。

  7.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分布式优化算法设计,2023。

  8. 基于非精确一阶信息的分布式优化问题,2022。

  9. 基于深度学习的心电图分类研究,2021。

  10. 高阶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优化问题,2020。

研究成果

近年来,课题组扎实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实现和行业应用,在本领域主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2 部,获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最具人气学术作品”奖等,学术成果获国内外专家同行认可。

部分代表性工作罗列如下:

加入我们

课题组常年招收具有自动化、计算机、通信、数学等背景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欢迎志同道合的本科生以大创、实习和毕设等形式参与我们的研究。

初次联系,强烈建议使用形如 推免/大创/毕设+姓名+单位+备注 的邮件标题说明来意,在正文中概述基本情况,并附上简历等材料一并发送至我的邮箱:yttang@bupt.edu.cn .

常见问题

Q1. 课题组研究生的招生学科?

课题组分别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和电子信息学科控制工程领域招收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同时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招收直博或“申请-审核”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

Q2. 课题组的研究生招生名额是多少?

按惯例,学校在每年 9 月中下旬完成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工作,并在次年 4 月份前后结合实际情况再投放少量博士名额。根据最近几年的招生情况,课题组平均每年有 2-3 个硕士生名额,1-2 个博士生名额。请感兴趣的同学留意课题组公众号(Tang_Group)发布的招生广告。

Q3. 本科非自动化专业、没学过控制类相关课程,加入课题组是否合适?

课题组常年招收具有自动化、计算机、通信、数学等背景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过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等当然最好,没学过也问题不大。一方面,研究生阶段会有相关课程供大家选修,另一方面,课题组在机器学习、优化博弈、软件开发等方面也有很多需求。

Q4. 我想加入课题组读研究生,需要做哪些准备、怎么联系?

第一步:确认对课题组的研究内容感兴趣。请务必浏览课题组最近的工作或者关注课题组的公众号,也可与在读研究生联系,了解更多细节。

第二步:电子邮件联系,初步表达意向。无论计划推免还是考研,建议提前给我们发一封邮件,概述基本情况并附上简历。发邮件的时间没有明确要求,当然是越早越好。我一般会反馈当时的招生进展。

第三步:按照招生途径和类型,针对性推进面试。准备硕士生推免的同学,请下载一篇课题组近期发表的杂志文章,阅读并复现,再制作一份至少包含个人简介和文章汇报等内容的幻灯片,完成后与我预约时间;考研的同学,请按要求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待分数出来后再与我联系;计划读博士的同学,需要按学校研招网往年的要求,确认符合资格(特别是英语),待准备好幻灯片和计划书等材料后,再与我联系。

Q5. 拿到课题组的 Offer 后,还能再联系其他老师吗?

不建议。课题组审慎控制发出的邀请数量,同时给候选人留出一定时间确认,并严格履行对已接受邀请候选人的承诺,也欢迎大家监督。当然,若您执意联系其他老师或有更合适的去向,请务必提前邮件告知,声明放弃课题组的邀请,将机会留给其他候选人。

Q6. 课题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得益于北邮浓厚的就业氛围,课题组研究生毕业后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具体去向请查看 Group 页。

Q7. 如有其他问题,直接发送电子邮件或在公众号私信提问即可。